“Observing My Distant Self”—Kang Chunhui’s Journey to the Inner Land

文/Nataline Colonnello,ArtAsiaPacific,2024年08月

Eight 2-meter-long synchronized videos juxtapose Kang’s artistic practice with historically, sociologically, and artistically significant Xinjiang locations that the artist has known since an early age: Kumtag Desert, Lop Nur, Bosten Lake, Tarim Poplar Forest, Kuqa Old Town, Tianshan Grand Canyon, Kizilgaha Beacon, and Kizil Caves. ……【阅读原文→】(阅读中文

艺术朝圣,从之初到未来

文/崔春,TARGET,2024年07月

每一幅画作宛如时间河流中的珍珠,饱含着她对生命、自然和人性的深沉思考与追寻,展现了她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世界的深情凝望与内心独白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寻找中国绘画里的陌生地带

文/孟希,中央美院艺讯网,2024年07月

康春慧试图与童年的自我,一直未曾远离画画的自我,和未来逐渐清晰的自我进行深度沟通,如同艺术家所说,经由这次发生在故乡新疆的创作之旅,她想分辨和厘清,是“自己为何画画?究竟是画画选择我,还是我选择了它?”她迫切期待的不是确切答案,而是过程、方向与可能性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艺术朝圣,从之初到未来

目标TARGET, 2024年06月

“画画对我而言是被动选择,因为从小就接触,不能说我4岁时就主动选择了做艺术家,那是不可能的,这是环境的影响。过了40岁,这种被动选择不再是理由,我需要反向选择它。但在选择的过程中,一个问题始终存在:我的特质是什么?如果我现在不再画画,我还是我吗?朋友们眼中的我还是我吗?我必须找到一个坚定的答案,然后决定是放弃还是继续。”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在新疆,用知觉触抵神性的边界

乙观, 2023年07月

新疆之于康春慧,温情基础之余,还有一种崇高的情感寄托,指向更原始的抽象状态。在那里,所有关于往昔的记忆,都被赋上了色彩。寂寥的银河、深邃的森林、荒芜的大漠,是她画中辽阔诗性的来源,而旷野深处的盘根错节,则是她复杂生命经验的起始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 万物生长的生机与凝寂​

文/一言,Hi艺术,2022年07月

花、鸟、禽、鱼、人物、山水,这些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典的描摹对象,在她的笔下脱离了原有的窠臼,显现出一种古代与当代、东方与西方、艺术与科学等杂糅的气场。在创作里,她常将自己的矛盾、纠结、犹疑、痛苦与和谐、愉悦、沉静、欢喜和盘托出,哪怕这样的坦诚会让她“既满足又失望,既笃定又不安”,但她还是会选择将这些情绪全然呈现于文字与绘画之中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缠绕于灵魂的静默无形

文/吴君仪,乙观, 2022年05月

近年来,对于花卉的写生,康春慧已然作罢,但根系的描绘,却成为了她独特的绘画语言长久留存。不论是根茎、是血管、是闪电,它们都似真似幻地构建着画里的超现实世界,表达着人类内在的情感,而至于具体到何种情感,康春慧任由观者自行去解读。包裹的、纠缠的、温暖的、悲剧的、对抗的,不论如何,都是非直线的,迂回向前的,有着静默无形的能量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迂回向前

文/张敏,艺术品鉴杂志,2022年05月

思辨和辩论一样,多少带些攻击色彩。不同的是,思辨是自我攻击,辩论是攻击力的外放,在等待对面人的接招。创作是康春慧的内部战场,而欣赏康春慧的画作,你要做好迎头撞见她的画就要辩论的准备。她在选择辩手,等待遇见这样的辩手,这样的观众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艺术家康春慧:把西北女性的豪放,融入当代水墨

文/罗天宇,一条艺术,2022年02月

画出植物的根,既是字面上的意思,比喻的,也是她自己对文化根源的梳理。“就这样挖出来给人看,因为看不到的东西,特别能引发好奇心”。策展人吴洪亮认为,对于根的表达同时也是续接断裂的传统,“在寻根中寻找力量”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关于隐逸的主角
文/康春慧,一甸艺术,2022年01月

这里的“主角”不是亚里士多德老婆的牙齿,不是臆想或 找到路径就可以证明的真实存在。当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认为可以找到什么真理。但又禁不住对崇高而又神秘的自然赞赏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沿边界行走,等待时间的答复

文/张酉浠,艺术栗子, 2021年11月

作品即是康春慧那段时间想法的衍生,她不限制自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,而是对串联各种材料和技法感兴趣,她的创作总故意沿着各种艺术流派的边界行走。或许这种融合很难,康春慧却向来无惧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她来自新疆,喜欢严寒

文/朱赫,ArtAlpha艺术阿尔法, 2021年08月

转场其实和旅行无关,它踏出了局囿自我的舒适范围。不仅关乎于地理、文化、习俗和宗教,“同时也同个人的生命发生了强烈的关联”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星推荐·艺术家康春慧

文/赵力,东方艺术·大家,2017年11月

无论是中国当代艺术抑或中国传统艺术,其实都不是字面上的文字游戏,需要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个性以及他们创造力的艺术证明,而这正是康春慧在默默而坚决地在做的。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听吴洪亮与康春慧剧透“物云云”

青年艺术100,2017年11月

结合到我自己创作的主要方面还是在“根”,所以就像庄子的这句话说的“万物云云,各复其根,各复其根而不知;浑浑沌沌,终身不离;若彼知之,乃是离之。无问其名,无窥其情,物固自生。”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复其根——写给康春慧个展

文/吴洪亮,青年艺术100,2017年10月

春慧画根,我猜想,在她眼里,根的繁复与缠绕自有其特殊的美感。再者,如今的中国人恐有两种“根”的断裂。其一是历史、文脉之根。20世纪以来的诸多变迁,使我们视自己的文化如“假设”,此根要续。当下,正是要在寻根中寻找力量的时候。所谓“古”、所谓“传统”,并非过去,而是关乎永恒。其二是感受之根。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万物云云 各复其根

文/吴月华,山外,2016年07月

从「执花寄月」到「物云云」,康春慧对题材选取、内容描绘、构图形制、色彩观念、材料运用、技法拓展,都试图在挑战和熟悉的记忆之间,设定一种平衡。……【阅读原文→

康春慧:她有一座花园

文/媛媛,山外,2015年10月

对于植物精微细致的描摹,可见于前人留下的大量折枝花卉作品。画中花的完美与悦目带给她很多灵感,同时也带给她启示:完美不等于完整。折枝花卉似乎少了点儿什么。……【阅读原文→